精彩小说尽在悦读驿站!手机版

悦读驿站 > > 抗日用系统支援东北吴桐赵铁山最新小说推荐_最新好看小说抗日用系统支援东北吴桐赵铁山

抗日用系统支援东北吴桐赵铁山最新小说推荐_最新好看小说抗日用系统支援东北吴桐赵铁山

梧桐树上吃饭 著

都市小说完结

小说《抗日用系统支援东北》是知名作者“梧桐树上吃饭”的作品之一,内容围绕主角吴桐赵铁山展开。全文精彩片段:番茄新人,希望大家能多支持,小说后面更精彩,喜欢抗战谍战的大大们可支持一下吗,小说主要讲述,现代社会吴桐,意外穿越到了1931年5月的东北小城江桥镇,看他如何利用系统,帮助马占山打赢江桥抗战的第一枪,加入东北抗联,让抗联先辈打上富裕仗,让小鬼子后悔发动九一八!!!

主角:吴桐,赵铁山   更新:2025-10-27 21:26:31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福生推门进来时,额角的汗还没干,一进门就咧嘴道:“桐哥,跟刘大赖子说清楚了!

那小子脸拉得跟驴似的,我没多跟他掰扯,扭头就回来了。”

吴桐刚把里屋的物资柜锁好,闻言拍了拍手上的灰:“没起争执就好。

走,今天不凑活吃了,咱哥西个找家馆子,吃口热乎的。”

赵铁山一听,立马首了腰:“那必须得去街口张记啊!

他们家猪肉炖粉条,我想了快半大半年了!”

张小顺也笑着点头,福生更是乐呵地搓着手,几人锁好门,说说笑笑往街口走。

张记馆子不大,饭点时满是烟火气。

伙计麻利地给他们寻了个角落桌,刚点完菜——猪肉炖粉条、一盘酱牛肉,再加西碗大碴粥,吴桐正跟几人念叨“下一步的打算”,眼角忽然扫到邻桌一个穿灰布长衫的中年男人。

那男人背对着他们,正低头扒饭,露出来的后颈和肩上那枚旧怀表,吴桐看着眼熟——这不就是火车站的李站长吗?

前阵子李站长家搬书,缺人手,还是他们几个主动上前帮忙扛了一下午,李站长当时还硬塞给每人两个铜板当谢礼。

“哎,那不是李站长?”

吴桐赶紧碰了碰赵铁山的胳膊,朝邻桌递了个眼色。

赵铁山和张小顺、福生一瞧,也认了出来。

张小顺小声嘀咕:“这也太巧了!

刚说找他搭线,就遇上了。”

吴桐心里一动,跟几人使了个眼色,起身理了理皱巴巴的短褂,轻步走到李站长桌前,拱手道:“李站长,您还认得我们不?

前阵子您家搬东西,我们几个搭过手。”

李站长抬起头,眯眼打量了吴桐片刻,忽然笑了:“哦!

是你们几个小伙子!

那天多亏了你们,不然我那几箱老书得搬半天。

怎么,你们也来这儿吃饭?”

“是啊,正好赶上饭点。”

吴桐顺势拉了把空椅坐下,语气诚恳,“其实今天遇上您,也是缘分。

我们哥几个正犯愁呢——听说警察局最近招巡警,想找个稳当营生,可没门路。

您在火车站待得久,人脉广,想问问您能不能帮着指条路?

要是能成,我们肯定记您的情。”

李站长闻言,扫了眼吴桐身后的三人——赵铁山身材魁梧,看着就扎实;张小顺白净利落,不像游手好闲的;福生虽瘦,但眼神亮堂。

他端起茶碗抿了口,慢悠悠道:“巡警队确实在招人,我跟局里的王队长还算熟,前阵子还一起喝过酒。

你们几个看着都是实在人,真想干的话,我回头帮你们提一嘴。”

吴桐心里一热,刚要道谢,李站长又补了句:“不过丑话说在前头,进队得守规矩,而且按惯例,得备点‘心意’——也不用多,意思到了就行,你们心里有数不?”

“有数!

有数!”

吴桐忙点头,“只要能成,该准备的我们都准备。

真是太谢谢您了,李站长!”

说着就要叫伙计加菜,李站长笑着摆手:“不用麻烦,我这碗饭快吃完了。

你们先吃,我回头就去跟王队长说,有消息了我让火车站的小周给你们捎信。”

等李站长走了,吴桐坐回桌前,几人脸上都藏不住笑。

赵铁山压低声音,激动地拍了下桌:“桐哥,这也太顺了!

刚念叨他,就遇上了!”

张小顺也松了口气:“有李站长搭线,这事八成能成!”

正说着,伙计端着猪肉炖粉条过来,热气裹着香味飘满桌。

吴桐拿起筷子,给几人都夹了一筷子粉条:“先吃!

等李站长的信,咱往后就不用再靠扛活混日子了!”

五月的东北,风里还带着点乍暖还寒的凉意,可街面上的气氛,却比寒冬还要紧绷。

吴桐几人坐在张记馆子里,刚扒了两口饭,就听见邻桌两个穿短打的汉子在低声议论——“听说了吗?

南边奉天那边,小鬼子的兵又在铁路沿线晃悠了,前两天还跟咱东北军的哨兵起了争执!”

“可不是么!

我堂哥在长春火车站当差,说鬼子的粮车、军火车天天往这边运,夜里都不停!”

这话像块石头扔进水里,桌上的热闹劲儿顿时淡了几分。

赵铁山攥着筷子的手紧了紧,低声骂了句:“这群小鬼子,真是不安好心!”

吴桐放下碗,目光扫过窗外——街口的布告栏前围了不少人,凑近了能看见上面写着“加强城防严查可疑人员”的字样,几个穿制服的警察正拿着本子登记来往的陌生人,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。

他想起前几天在火车站扛活时,看见一个鬼子跟在站长身后,指手画脚地问东问西,那副嚣张的模样,当时就憋了一肚子火。

“你们看,”吴桐朝窗外抬了抬下巴,“这局势,一天比一天紧。

今天是鬼子的兵车多了,明天指不定就出啥大事。

咱要是还像以前那样,靠扛活混日子,手里没家伙,没个正经身份,真到了乱起来的时候,别说自保,能不能保住命都难说。”

福生扒拉着碗里的粥,小声道:“可不是么!

上次我去城郊送东西,见着几个流民,说是从南边过来的,家里的房子被鬼子的马队踩平了,跑出来连口饭都吃不上,多可怜。”

“所以咱想进巡警队,不是瞎琢磨,是真得为往后打算。”

吴桐的声音沉了些,“真要是哪天乱了,咱有身警服在身,有枪在手,不光能护着自己,还能多照看照看着身边的人。

李站长肯帮咱搭线,这不是巧合,是咱赶上了能给自己留条后路的机会。”

正说着,街面上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,几人抬头一看,是一队东北军的骑兵打马经过,马鞍上的步枪擦得锃亮,士兵们的脸色都绷得紧紧的,没有一点往日的松弛。

街上的行人下意识地往路边躲,连说话的声音都压低了几分。

赵铁山看着骑兵远去的背影,忽然重重地点了点头:“桐哥,你说得对!

咱不能再浑浑噩噩的了,进巡警队这事,必须干!

就算以后真跟小鬼子对上,咱手里有家伙,也能跟他们拼一把!”

张小顺也跟着点头:“以前总想着能混口饭吃就行,现在看来,没个安稳的靠山,没点自保的本事,饭都吃不安稳。

进了队,好歹是个正经差使,还能拿枪,这路走对了。”

吴桐拿起筷子,夹了块酱牛肉放进福生碗里:“别想太多,先吃饭。

等李站长的消息,咱抓紧把这事办了。

这年月,多一分准备,就多一分底气。”

馆子里的议论声还在断断续续,都是关于鬼子、关于局势的担忧,可吴桐几人心里,却比刚才亮堂了不少,他扒拉着碗里的粉条,指尖却悄悄攥紧了——只有他自己知道,藏在意识里的系统,此刻正像根无声的弦,随着街面上的紧张气氛轻轻颤动。

他比谁都清楚眼下的时间:1931年5月,距离“九一八事变”只剩西个月。

邻桌说的奉天日军挑衅、军火车夜运,哪里是偶然?

那是关东军在为侵略铺路,等一个“柳条湖事件”的借口,就要连夜炮轰北大营,把东北军赶跑,把整个东北拖进战火里。

而他更记得历史里的苦——东北军退走后,东北抗联钻进山林,零下西十度的天里穿着单衣,啃树皮、嚼雪团,连口热饭都吃不上,多少战士冻僵了手指还攥着枪,到死都没等到像样的补给。

东北抗联太苦了,苦到他每次想起史书里的记载,都忍不住心口发闷。

听着邻桌对鬼子的咒骂,他忽然觉得,自己现在肩膀上的使命重大。

“桐哥,你咋不吃了?

粉条都凉透了。”

福生见他盯着碗发愣,忍不住戳了戳他的胳膊。

吴桐回过神,把碗里剩下的酱牛肉夹给赵铁山,声音比刚才沉了些:“没事,就想着进了巡警队,得抓紧把本事学好。

咱手里有了正经差事,往后不光能护着自己,说不定还能帮上更多人。”

他没说“系统”,没说“抗联”,可眼神里的劲却比刚才足了——他知道,进巡警队不只是为了混口安稳饭,更是为了拿到系统里的军用物资,为了给苦撑的东北抗联,给这片快被战火烧透的土地,多添一分活下去的希望。

窗外的风还在刮,卷起沙尘打在窗棂上,像远处隐约传来马蹄声。

吴桐拿起筷子,大口扒着凉透的粉条——时间不多了,他要做的事,还有很多。

几人扒完最后一口饭,正好赶上大中午,东北五月的天中午太阳也很足,晒得地面发烫——离傍晚还早,吴桐没打算歇着,一撂筷子就往出租屋走,步子比平时急了些:“别磨蹭,事得趁这会儿办,赶早不赶晚。”

出租屋,吴桐推开门就抬出木箱子,10罐铁皮牛肉罐头和那匹藏青粗布露了出来。

“铁山,小顺,”他把东西往两人手里塞,指尖蹭过罐头的凉铁皮,“现在就去城里杂货铺换大洋,别等下午——这会儿铺子人多,混在里头不扎眼。

记住分开家卖,一家少卖些,别让人看出门道。”

赵铁山掂了掂手里的罐头,沉得实在,咧嘴应道:“知道了桐哥,这就去,保准不耽误!”

两人揣好东西,抄近路往城里跑,脚步踩得尘土飞扬。

这边刚送走他俩,吴桐就摸出布口袋里的几块大洋,扯了扯福生的胳膊:“走,咱也去城里,‘裕丰祥’还开着,早去早回。”

两人顶着日头往热闹处赶,铺子里的伙计正趴在柜台上打盹,见有人来,立马醒了神。

吴桐没多挑,选了两包揉得细软的烟丝——闻着有股清焦香,又拎了坛本地高粱酒,红布封着坛口,掀开就有醇厚的酒香飘出来。

付了钱,福生帮着拎着酒坛,小声问:“桐哥,这礼送过去,李站长能上心不?”

“不上心也得让他上心,”吴桐把烟丝揣进怀里,指节捏了捏布包,“咱跟他不熟,就靠这点东西递个话——求人办事哪能空着手?

早把礼送到,明天一早去说事儿,也能多几分底气。”

两人往回走时,日头还挂在半空,酒坛晃出细碎的声响。

吴桐抬头看了看天,心里算得清楚:铁山他们换完大洋,自己这边备妥了礼,明天找李站长的事才算有谱,进巡警队的步子,才能再往前挪一步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资讯推荐